您尚未登录

验证码登录

密码登录
登录代表你已同意《
教师资格证 | 必背知识点: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传统文化

麦多网课 / 2019-10-17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其别称可分为:


(一)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唐·李白

“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唐·张子容


(二)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李贺

“秦时明月玉弓悬,汉塞黄河锦带连。”——明·杨慎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隋·明馀庆


(三)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唐·李贺

“游遍琼楼霜欲晓,却将玉镜挂青天。”——宋·杨万里


(四)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唐·白居易

“正天淡云闲,明滴溜银蟾似海山。”——元·金仁杰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明·汤显祖

“吴刚执斧胡不休,玉兔银蟾犹更留。”——宋·白玉蟾


(五)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净无云。”——宋·张先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宋·苏轼


(六)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一言欲报广寒殿,茅檐华屋均相见。”——宋·陆游

“清宵思爽然,好凉天,瑶台月下清虚殿。”——明·高明


(七)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晋·张协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汉·张衡


(八)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唐·刘长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九)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知识延伸:

太阳的别称有白驹、金虎、赤乌、阳乌、金乌、金轮、火轮、赤轮、晷景、奔晷、朱曦、曦和、阳明、大明、明光、光朱、曙雀、红日等。

春天的太阳——春晖,夏天的太阳——骄阳。早晨的太阳——朝阳、朝曦、朝暾、朝光、朝晕、初旭、初景,黄昏的太阳——夕阳、夕曛、残阳、斜阳。



No.2

四时节气

(一)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农历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农历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二)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春季:立春、雨水(正月);惊蛰、春分(二月);清明、谷雨(三月);

夏季:立夏、小满(四月);芒种、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

秋季:立秋、处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

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


No.3

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以干支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插花相配,首个组合为甲子,故称花甲子,省称花甲。    


No.4

古代特殊称谓

(一)职业的称谓

我国古代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称呼:

称媒人为冰人,因“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

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因称乐官为伶官,后以伶人泛指演员;

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此称医学界为杏林;

唐玄宗曾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习音乐舞蹈,因此称戏曲界为梨园;

孔子曾于杏坛讲学,后称教育界为杏坛。


(二)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始龀、龆年;

10岁以下-黄口;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束发、志学;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还历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悬车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120岁—花甲重开

140岁—古稀双庆

77谓之喜寿,88谓之米寿,99谓之白寿,108谓之茶寿。


(三)其他别称

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

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尊、令堂。

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兄、令妹。

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郎、令爱。

别人的亲人尊称令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No.5

传统节日

(一)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习俗有蒸年糕、贴春联、年画和拜年等。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唐·孟浩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明·叶颙


(二)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夜。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汤圆)的习俗。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

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欧阳修


(三)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该节日原为纪念介子推而设。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唐·宋之问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卢象


(四)清明(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唐·白居易


(五)端午(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在农历五月初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宋·梅尧臣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明·贝琼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明·边贡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李静山


(六)乞巧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五代·杨璞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林杰

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


(七)中元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中元节习俗主要是上坟扫墓,祭祀祖先。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唐·卢拱


(八)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九)重阳(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现定为老人节。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唐·王勃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唐·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唐·崔国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宋·李清照


(十)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宋·陆游


(十一)除夕(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年夜饭、团圆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燃爆竹),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唐·史青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宋·苏轼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不详


No.6

民族风俗

(一)我国民族概述

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

1.人口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壮族和满族。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集、交错杂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1)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地。以春节和三月三歌节为主要节日。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2)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妇女则喜欢穿旗袍。

(3)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4)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5)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其余二者为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民间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6)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在藏族传统节日中,藏历年、林卡节与雪顿节三大节日最为著名。


(二)少数民族风情

1.民族节日

①泼水节——傣族

②火把节——彝族、白族、纳西族等

③那达慕——蒙古族

④芦笙节——苗族

⑤三月街(又称为三月节)——白族

⑥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回族、维吾尔族

2.民族服饰


No.7

成语典故

1.暴殄天物——商纣王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周文王

3.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4.韦编三绝——孔子

5.一鼓作气——曹刿

6.围魏救赵——孙膑

7.卧薪尝胆——勾践

8.一字千金、奇货可居——吕不韦

9.咏絮之才——谢道韫

10.纸上谈兵——赵括

11.负荆请罪——廉颇

12.图穷匕见——荆轲

13.前倨后恭、侧目而视、悬梁刺股——苏秦

14.焚书坑儒——秦始皇

15.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16.孺子可教——张良

17.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18.一饭千金、背水一战、胯下之辱——韩信

19.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20.鸿雁传书、苏武牧羊——苏武

21.文姬归汉——蔡文姬

22.投笔从戎——班超

23.指鹿为马——赵高

24.手不释卷、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吕蒙

25.望梅止渴、老骥伏枥——曹操

26.八斗之才、才高八斗——曹植

27.路人皆知——司马昭

28.三顾茅庐——刘备

29.乐不思蜀——刘禅

30.初出茅庐、鞠躬尽瘁、七擒七纵、神机妙算——诸葛亮

31.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32.赤膊上阵——许褚

33.画龙点睛——张僧繇

34.入木三分——王羲之

3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36.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37.闻鸡起舞——祖逖

38.力透纸背——颜真卿

39.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40.铁杵成针、笔下生花——李白

41.黄袍加身——赵匡胤

42.莫须有、东窗事发——秦桧

43.孔融让梨——孔融



温馨提示

确定取消
温馨提示

关闭